Search


如果你發現自己容易與人發生激烈爭吵,然後一直想責怪對方,那麼趕快採取行動:搖醒自己的同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如果你發現自己容易與人發生激烈爭吵,然後一直想責怪對方,那麼趕快採取行動:搖醒自己的同理心。方法如下:

1在家人、同事或是朋友之中,挑出經常讓你失望、生氣或是很受傷的人。

2回想他曾做過讓你煩心的事,這個行為至少要讓你覺得至少有八分以上的氣惱(以一到十分來評斷),在腦海裡想像當下的場景,觀察自己在經歷此事時有何感受。

3現在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,想像我這個心理醫師幫你問他,你做何事最讓他生氣、失望或是覺得很受傷。替他回答,也許他會說:「你吹毛求疵、很愛批評別人、老是想博得別人的同情或是很會指使別人……」請誠實說出你給對方的負面感受。

4接下來,想像我問他:「這些行為會讓你很受傷和難過嗎?」設身處地感受對方的心情,你就會說出:「嗯,很受傷、很難過。」

5接著想像我問他,請說出一件你曾經讓他很受傷的事。請回想你做過什麼讓他覺得受傷的事,並以他的角度來描述經過。

6最後以一到十分來評量你目前還有多氣對方。

做完之後感覺如何呢?心裡剛開始的感受是生氣,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後,心裡的憤怒程度大多會跟著降低。當我在引導一群聽眾這樣做時,憤怒指數會從八、九分降到三、四分。這是因為你無法在與對方感同身受的同時又能恨他。

取自《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我曾經帶著朋友們,進行觀想他人痛苦的練習。這練習可以培育慈悲心,更是增進同理心的好方法。

在談理解、諒解、和解的時候,同理能幫助我們把理解與諒解這兩個階段,經歷得完整。當我們的生氣轉化之後,重新變成了一股新的能量,能幫助我們過生活。

所以傾聽講到深了,同理不能忘。在同理心的作用下,我們內在能更有能量,觀照更全面,更安穩篤定,能過一個平靜的生活。

一個善於同理的人,內在常感覺溫暖,也可能自然而然表現出一種幽默感。這幽默感來自於,我們不再那麼僵化地看待事物,感受到某些荒謬與趣味性,這帶著我們更有機會化解歧異。我們藉著同理,內在安穩靜定。

摘文中的舉例,很適合拿到不少關係中使用,拿來自我成長也很好。祝福您,在二元觀照中圓融,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存在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同理心如何起作用

【文/ 馬克.葛斯登】

同理心是感覺上的體驗,它會啟動神經系統的感覺區塊,包括之前提到的鏡像神經元也是一樣的原理。但是,生氣憤怒是屬於「運動動作」(motor action),大多是在認為受別人傷害時所產生的反應。因此在讓人跳脫生氣狀態,轉而進入同理心的過程,「同理心震撼教育」就會讓大腦從動作大腦 (motor brain) 切換至感覺大腦 (sensory brain)。

也可以換種方式說:憤怒與同理心就像是物質與反物質,無法同時並存,換一個進來,另一個就必須離開,因此當你幫指責者替換上同理心,他的憤怒也會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而處於防衛、氣到內出血的這一方原本感到很挫敗,因為他很像個人肉沙包,一路挨打,因為不管他怎麼表現:我很抱歉、我很困惑、我很害怕、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……無知的怪罪者不知是聾了還是瞎了,就是毫無所動,被攻擊的這方通常就會選擇沉默下來,隱忍心中熊熊的怒火。

然而,如果怪罪者突然意外地醒悟原來對方很難過、生氣、害怕或是孤單,他當下就會立即投入對方的陣營;被攻擊者在對方終於懂得他的感受後,防衛心也會瓦解,將對方視為盟友。因此,心中那道防禦的高牆以及隱忍的怒火、沮喪自然就會消散,不再對怪罪者感到恐懼或是厭惡,感激之情會取而代之,憤怒也會轉換成原諒,更棒的是他會願意配合,一起找出解決之道。

***

同理心震撼教育的應用時機

當你生命中重要的兩個人,殘酷地相互攻擊,無法理性溝通,或是某一方只是一味在傷害對方而不願意傾聽時,同理心震撼教育是一個很棒的調停方法;一發覺場面快要失控時就可以使用,提供一個案例給各位參考:

軟體部門經理:公司已經宣布這套軟體下週發表,但是我剛得知發生了問題。

賽門:沒錯,是出了問題。麗金給的時間不夠,她設定的期限根本就是痴人說夢,沒有人做得到。
麗金:(暴怒)如果賽門照我說的去做就一定可以來得及,他浪費了三天時間加了根本沒人會在意的花俏設計。就是這些無用的功能害我們無法準時讓產品上市,這個錯不要怪在我頭上。
經理:了解,在我們討論軟體發表的事情之前,先來談談其他的事,你們兩位在各自的工作上都表現得很優秀,事實上,是我共事過的人裡頭能力數一數二的。我知道要你們合作很不容易,但請先各自回答我同一個問題,看看是否能改善你們共事的情況?

賽門與麗金:(都很不認輸地應了聲)好。
經理:那就從麗金開始,你覺得與你共事時哪一點最令賽門頭大,如果我問賽門的話?
麗金:(沒料到會是這種問題)嗯……我想他會說我不尊重他的專業,我只在意完成的時間,都不會想讓產品做到最好。
經理:那你的要求會讓他怎麼想?
麗金:他會很生氣,因為……好吧,我知道他很想讓這套軟體成為市面上最強的產品,但這是做不到的。我真的可以理解,但這不是公司的做事方法。
經理:謝謝你的回答,我很感謝。賽門,同樣的問題,你覺得與你共事哪一點最讓麗金頭大,如果我問她的話?
賽門:(敵意已經因為麗金了解他的感受而瓦解) 嗯……我會說我明知上級要求如期完成,但我還是一意孤行,把時間耗在公司沒要求要有的功能上,不能準時上市會害她受上頭指責。這個我懂,我真的懂,只是如果讓不完美的產品就這樣上市,我實在無法接受,當然我也知道這對麗金來說很為難。
經理:那你一意孤行會讓她作何感想?
賽門:大概會害怕因此丟了工作,或是氣我搞砸她的案子。
經理:謝謝你們誠實地回答。現在我們三個一定都得想想,該如何先在期限內達成目標,但是之後你們是否願意一起討論,怎麼做可以讓賽門設計出完美產品,麗金也能給上頭交待?我有信心你們一定可以找出很棒的解決方法。

使用同理心震撼教育時,要避免把自己的意見摻入談話之中,這樣行不通,即使是正面的看法也不行(像是「我同意你說的,賽門真的很有才華」),你的目標是要讓兩個人能夠倒映彼此,你擋在中間的話,他們就無法做到這點,因此你要做的是引導這個過程,而不是跳進去插一腳。

再來,你要知道自己跳下來不是為了解決眼前問題(像是孩子過了宵禁時間才回來、同事沒有按時完成工作等),你要做的是引導別人切換至他們能彼此自行解決問題的狀態,他們才有辦法應付下一回發生的問題,以及日後所發生的問題。

正確地使用這個技巧,將來需要解決的狀況就會變得愈來愈少,因為試過這個方法之後,人們比較不會一心要毀掉對方,而會希望事情圓滿解決,讓雙方都開心。這是因為他們「體驗過」當對方的心情,至少有那麼一刻,並且知道那樣的滋味。

***

類推的效用

你也可以使用同理心震撼教育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,譬如說有個同事老把事情做一半,常要勞煩你收拾爛攤子,你可以這樣問他:「如果客人在承諾的時間沒匯款項過來,你收不到錢但又不能得罪客人,又得擔心他不付錢,會不會覺得很悶?」

當這個人回答了「會悶啊」之後,你可以繼續問他:「那你會不會很生氣,甚至很害怕再跟這個客人做生意?」

同事回答了「會」之後,你可以更溫和地說:「知道被人丟著不管的感受後,你還會對其他人這麼做嗎?」

你應該會得到「嗯,當然不會」的回答,這時你就可以說:「這就對了,在我必須仰賴你完成一些工作,卻不知道你會不會如期完成時,就是這種感覺。我很喜歡你,所以不想給你難堪,但是每每想到也許又得要幫你收尾,就覺得很煩、很擔心。」

對方很可能會默默地把這段對話記在心裡,同理心震撼教育可以讓對方以後更用心配合。

***

自己也來上一堂「同理心震撼教育」

你也是無知的怪罪者嗎?其實每個人三不五時都很容易犯這個毛病,如果你發現自己容易與人發生激烈爭吵,然後一直想責怪對方,那麼趕快採取行動:搖醒自己的同理心。方法如下:

1在家人、同事或是朋友之中,挑出經常讓你失望、生氣或是很受傷的人。

2回想他曾做過讓你煩心的事,這個行為至少要讓你覺得至少有八分以上的氣惱(以一到十分來評斷),在腦海裡想像當下的場景,觀察自己在經歷此事時有何感受。

3現在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,想像我這個心理醫師幫你問他,你做何事最讓他生氣、失望或是覺得很受傷。替他回答,也許他會說:「你吹毛求疵、很愛批評別人、老是想博得別人的同情或是很會指使別人……」請誠實說出你給對方的負面感受。

4接下來,想像我問他:「這些行為會讓你很受傷和難過嗎?」設身處地感受對方的心情,你就會說出:「嗯,很受傷、很難過。」

5接著想像我問他,請說出一件你曾經讓他很受傷的事。請回想你做過什麼讓他覺得受傷的事,並以他的角度來描述經過。

6最後以一到十分來評量你目前還有多氣對方。

做完之後感覺如何呢?心裡剛開始的感受是生氣,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後,心裡的憤怒程度大多會跟著降低。當我在引導一群聽眾這樣做時,憤怒指數會從八、九分降到三、四分。這是因為你無法在與對方感同身受的同時又能恨他。

下次你又氣到想揍飛他時,請深吸一口氣,找個安靜的地方,先做一次這個練習,你極可能就會放下很多怨恨與負面情緒。

***

智慧帶著走

沒有人能夠在好奇想了解一個人的同時又想攻擊他。

***

行動藍圖

想要同理心自然而然發生的話,可以每天練習一次同理心震撼教育。譬如你討厭的同事正在和奧客講電話,你可以自問:「如果我是他,和奧客講電話會不會很生氣、失望或是難過?」或是主管今天比平常白目,你可以問自己:「如果我要承擔像他這麼多責任和擔憂那麼多事,我的心情會如何?」你愈常這樣練習,周遭的人就愈不容易帶給你壓力或是痛苦,你也會愈來愈能影響他們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:贏得認同、化敵為友,想打動誰就打動誰。[暢銷慶祝版]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9526

.

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949280982123729/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